河北省照明行业协会
ILLUMINA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HEBEI PROVINCE
     
梁峥-城市照明规划 从绿色到低碳
来源: | 作者:hbzmcc | 发布时间: 2012-03-12 | 5090 次浏览 | 分享到:

      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它的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连续性决定了其对城市建设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构建理性发展秩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环节。

      城市照明规划是城市规划序列中的新成员,是在城市照明建设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在规划定位、发展目标、规划原则、实施策略与步骤等方面与城市规划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根据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照明的发展目标,二者之间必须相互协调,否则,要么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要么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

城市照明规划 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复合型专项规划

      城市照明规划涉及光学、电气、建筑、美术、艺术、环境景观等多专业、多领域,是综合性极强的复合型专项规划。同时,与城市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城市供电、绿地系统、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商业网点、旅游、景观系统等相关规划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是依附于上述规划并与之互动互补,其研究方法必须是全方位的、综合性,尤其强调统筹协调的功能和作用。

       另一方面,城市照明规划与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关系尤为紧密,照明规划中的许多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都源于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肌理塑造和人与城市 相互关系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城市照明规划就是在夜晚空间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意象在夜晚空间的表达。

      照明规划作为绿色照明体系的“龙头”,是从产品节能,即末端节能,向规划理念指导下从源头节约资源的转变。依靠规划目标、原则的制定和总体布局与实施策略研究,将“绿色”融汇到规划编制和照明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城市照明总体结构、分区与布局中充分体现城市规划协调统筹的作用。确定建设范围、重点和具体对象,以及照明方式、方法、控制系统等,针对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提出相关控制标准。规划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建立可具体指导照明设计,从设计上严格执行能耗标准,全面控制能耗水平。开展智能化、系统化的控制和管理体系的研究,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光源与灯具,优先发展功能照明,严格控制景观照明的数量和规模,明确了“做什么、怎么做”的关键问题,做到主次分明、特色突出。

       照明规划是城市照明发展方向的指引,照明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管理,节能减排的有力手段,其核心就是绿色照明体系的构建,建立覆盖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全系统的绿色照明系统框架。

       由于城市照明规划概念提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其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都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与城市规划的其它领域相比,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如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确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作用与地位的明确等,既有技术层面的内容,也有行政管理层面的内容,对上承接相关规划的理念与策略,对下引导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从目前已完成照明规划的城市情况看,在规划控制管理与实施效果上存在差异。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规划编制相对合理完善的,已经体会到“规划就是生产力”的作用。有些还停留在规划、建设“两张皮”的阶段,更有些城市至今尚未开展照明规划工作。一个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规划绝对不会只是“墙上挂挂”,一定会从实际出发,指出问题,指导发展,落实实施步骤,引导城市照明建设走上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城市照明规划 “低碳”成为“绿色”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低碳,一场涉及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全球性革命,涵盖低碳技术、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甚至所有产业领域的最新潮流。从《京都议定书》到哥本哈根协议,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化文明之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以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为核心,采取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充分发展光能、风能、生物质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应对化石能源枯竭。原因最质朴,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也最直接,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简称低碳。

        作为全世界碳排放第一的中国,作为电能消耗占全国总用量10%以上的照明领域,面对“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该如何应对? 

        如果说绿色照明强调的是全系统的统筹协调、环保节能,低碳照明更强调的是以“三低两高”为核心的减排,以及支持“减排”的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照明领域,“绿色”与“低碳”的核心目标是高度统一的,从强调节能实现减排,到通过减排实现节能,直至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双向互补与互动。“低碳”的内涵更为明确、清晰,目标是实现从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的转换,方法是降低引起温室气体效应增加的石化能源消耗,逐步过渡到以高效清洁能源为主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可持续的发展。“低碳”的外延也更为丰富,是一次新的全球产业浪潮,可延展至低碳技术、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由于低碳经济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低碳”成为“绿色”的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从照明规划看,低碳照明体系的建立和相关政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最为迫切的“软件”,也就是如何在城市照明规划中落实低碳引发的标准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当“功率密度指标”作为强制性标准引入城市照明规划和设计中时,强调以节能实现绿色照明理念,是否可能建立“城市照明低碳指标体系”,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约束碳排、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低碳”理想。包括低碳照明的规划指标、设计标准、应用技术、建设与管理、评价标准等各环节、全方位的标准体系。从运行管理出发,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引领人们从追求“亮、色、变”到约束、适度、和谐的观念和认知的转变与创新、改变现有的生活、生产、经济发展模式,走向新的低碳生活、低碳社会。

        当然还必须配合“硬件”要素——低碳照明技术的突破。技术的突破是实现低碳照明的关键,绝对不仅仅是大力推广目前的LED照明产品就是低碳,与“绿色”相比,低碳更关注全寿命、全过程、全系统的可量化,通过碳足迹、碳积累,关注每个环节、每个对象的碳排放。而这洽洽是“绿色”中相对薄弱的量化指标体系。新技术的应用更注重系统化,各环节的技术突破是革命性的转变,各环节间更强调相互协调匹配,而不是仅关注某一个环节。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简单拼凑绝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往往还会给新兴产业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必须扼制盲目求大、求快、求成绩的冲动,耐得住性子,舍得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踏踏实实地进行基础技术系统性的研发。以科学的态度实现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

       可以大胆地设想,在未来的城市照明规划建设中,以低碳照明体系的构建为目标,建立全面、完整的“照明碳库”,以量化的指标和标准体系,引导和评判照明发展与建设,彻底扭转目前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不可操作性。照明规划要给“低碳”留出空间,对于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要大胆地尝试,否则,科技永远转化不成生产力,不实际运行应用,永远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同时也需要谨慎地慢推,必须从小范围的试点开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绝对不能不考虑技术成熟度,一哄而上,造成新的浪费。

     从绿色到低碳,是城市照明科学发展的新突破,将低碳照明融入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共同实现真正意义的可持续发展。